空中英豪北欧天空的初代守护者瑞典萨博
一个全国人口总数不如北京市的国家,却造出了一款令世界航空工业拍案叫绝的战斗机,也就是本文的主角——J35“龙”式战斗机。
瑞典J35“龙”式战斗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瑞典空军开始重视防空问题,他们需要大量能担负国土防空任务的新战斗机,早在年,瑞典空军就发布了一份作战要求草案,该草案要求设计一款战斗机接替老旧的萨博J29,新机要能够完成截击超音速飞行轰炸机的防空任务,平飞速度要达到1.4~1.5马赫,该要求后来被提高到1.7~1.8马赫。
包括北美F-86在内的几种战机在经过改进之后都参与了竞标,但瑞典空军方面除了要求真正的超音速性能外,海要求新机有非常高的爬升率,并且能在J29使用的机场起降,这暗示着除了传统机场,它还必须能够从大约米长的笔直高速公路上起降。
老旧的J29“圆筒”式战斗机面对要在速度上取得巨大进步的基本课题,萨博公司的项目团队将单一的加力燃烧式发动机和一个低阻力机身相结合,这意味着减小飞机的最大横截面积,再使用尽可能薄的机翼表面去符合相对传统的结构技术。
横截面积的最小化是通过把一个物体藏在另一个后面实现的,也就是将发动机放置在飞行员的后面,同时将燃油和主起落架装置放在进气口的后面,此时的新飞机看起来更像是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Ⅲ”。
法国幻影公司的经典作品——幻影Ⅲ“龙”式战斗机拥有一对简单的三角翼,其扁平的进气口被放置在了增厚的翼根弦中,在设计阶段的最后时期,研发团队采用了一个面积由最大飞行高度和燃油容量决定的纯三角翼型。
然而从失速观点来看,一项着陆性能测试显示,这样的面积大于必要的机翼面积,显而易见的解决方式是减小机翼舷长,由于装载容积的要求,这一方法不能应用在翼根部位,因此只能通过离翼根较远的外侧使机翼前缘弯曲来实现,这样一来,独特的双三角翼或弯曲三角翼诞生了。
J35“龙”式战斗机绘画作品因为关于三角翼飞机操控性能的可利用数据很少,在双三角翼上更是没有可利用的数据,萨博公司采用了一个1/8的比例模型在传统风洞中进行测试,然后测试70%大小的飞机,在通过上千次的实验后,设计团队证明了新的平面机翼没有操纵性问题。
随着对新理念信心的提升,瑞典政府在年订购了第一架新机的实体样机,然后又在年签订了一份三架原型机合同,这种飞机也被正式定名为J35“龙”式,其中第一架J35原型机于年进行了首飞。
“龙”式和它可挂载的各型武器这三架原型机的动力装置由英国罗伊斯公司提供,其中第二架和第三架分别在年1月和3月期间开始了测试,最后“龙”式飞机由瑞典自己的航空制造商制造。
J35-A“龙”式战斗机长度为15.35米,翼展9.4米,高3.89米,机翼面积49.2平方米,空重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千克,虽然J-35A只是过渡版本,但65架该型号的订购合同依然在年被签订。
因为该型战机的成功,萨博公司的设计工程师们成为了最终赢家,此后超过20年的持续生产,造就了架“龙”式战斗机,作为小国瑞典的军工产品,这些数据用任何标准来衡量都是令人赞叹的。
地勤人员正在维护“龙”式在实际使用中,“龙”式战机被证明是高效的,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来自芬兰、丹麦和奥地利的订单,这款飞机也许应该得到比实际情况更大的成功,它在发动机最大推力的一半时即可达到英国“闪电”式战斗机的性能,并具有真正的短距起降能力,能够在短距的高速公路上起降。
虽然J35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重大改进,但其基本设计合理,即便是第一批次的产品也具有良好的作战意义,著名的“眼镜蛇机动”这种战术动作其实也由该机创造,是世界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款可做“眼镜蛇机动”的战机。
“龙”式战斗机机群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产物,能做出这样的机动动作是因为它采用了比较另类的系统布局,它是全世界上第一款无尾双三角翼的气动布局战斗机,并且还采用了先进的翼身融合技术,有很强的抗失速能力。
瑞典的这款“龙”式战斗机是一个革命性的新飞机,是用典型的萨博式冒险和特立独行的方法设计的战斗机,自从“龙”式战斗机服役以来,瑞典这个北欧小国就再也没有购买过国外战斗机,开启了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