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有什么渊源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下称三国)对俄罗斯没有好感。有人说:如果你不理解三国对俄罗斯的仇恨,你想一想韩国对日本的仇恨,你就理解了。
三国被苏联统治过几十年,自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当俄罗斯全面继承苏联的法统之后,三国自然就把对苏联的仇恨继承了下来。
简单介绍一下三国的情况。爱沙尼亚面积约4.53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首都塔林。拉脱维亚面积约6.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首都里加。立陶宛是三国最南的一个,面积约6.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首都维尔纽斯。
三国的近代史都差不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三国都宣布独立。年,苏联承认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的独立。
二战时,德国与苏联做交易,三国被德国“卖给”苏联。年,苏联依靠强大的武力,和三国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条约规定:苏联有权利在三国拥有海军基地和若干飞机场,“苏联可用自己的经费在上述地区驻扎军队。”经过苏联的“改造”,年,三国“自愿”加入苏联。
三国的老百姓并不愿意做苏联人,对于苏联强硬的手段,三国人是非常痛苦的。
苏联有一个在外人看来“很不好”的习惯,占了某地,就要驱逐当地居民,然后迁入大量俄族居民。在年,被苏联驱逐的三国百姓,爱沙尼亚有6万,拉脱维亚有3.5万,立陶宛有3.4万。去了哪里呢?寒冷的西伯利亚,实际上就是自生自灭了。
苏联这么做,目的也简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以图有力控制这些地区。西伯利亚非常寒冷,被强行迁过去的三国人死亡率较高。苏联还把三国的工厂、设备和机器、粮食和牲口,都拉走的都拉走了。
慑于苏联的强力统治,三国人敢怒不敢言,但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火上烧油的是,苏联在五十年代末曾有过反思,对非俄罗斯的其他族群进行道歉,而波罗的海三国居然不在其中,这让他们出离愤怒。这几点,是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仇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爱沙尼亚塔林
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几十年,享受独立国家地位的三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二三十年代的欧美经济大萧条时,三国的经济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三国和西方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三国的第一外语是英语,俄语没什么地位。
图-拉脱维亚里加
在被苏联吞并之后,三国的经济在十五个加盟国中依然处在第一梯队。但让三国不满的是,三国赚的钱,被苏联以“平均”的名义拿走了不少,然后补贴较穷的加盟国。比如现在反俄情绪较高的立陶宛,当时有发达的肉类生产线,但每年有一半肉类要被苏联以非常低的价格拿走。这让三国人非常不满,“我们辛苦赚的钱凭什么给别人?”在被苏联吞并之前,三国的经济和波罗的海对岸的瑞典、丹麦等国差不多,并入苏联后,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图-立陶宛维尔纽斯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波罗的海三国有很多人被迫逃到海外。冷战开始后,美国对这些人非常重视,认为他们是美国可以“撬动三国从苏联分离”的工具。美国通过扶持这些人,一方面给苏联施压,一方面鼓动三国抵抗苏联。在苏联末期,对三国的分离情绪进行“松绑”,这在客观上也加速了三国脱离苏联的信心。
图-俄罗斯莫斯科
现在苏联没了,但俄罗斯还在。三国对俄罗斯可以说是“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