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周信条,才发现败掉巨额投资
导语:《信条》14亿什么概念?诺兰把钱都花哪儿了?
注:本文不提剧情,没有剧透。
一、诺兰是谁?
克里斯托弗·诺兰,年生于英国,《信条》上映时,刚好过完50岁生日。
诺兰长相帅气,得益于妈妈是空姐,幼年的小诺往返于英美两国很便利,这大概带了给他最初的时空变幻体验。
做导演,诺兰是真正的天才!7岁时他就用超8摄影机拍摄玩具兵人,被世人称作最初的“电影创作”。
小诺兰是如此幸运,优渥的家境让他既能见多识广,又能追随所爱。
19岁,诺兰拍摄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台拉》,大学主修文学,课业之余肆意发展兴趣爱好,组建了“16毫米”社团,期间拍摄大量短片。
毕业后,诺兰顺利进入好莱坞,成为编剧、导演、制片人。
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诺兰很快崭露头角,他执导了三部“蝙蝠侠”系列漫威电影,其中《黑暗骑士》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超10亿的超级英雄电影。
此外,他还执导了大名鼎鼎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作品为他赢得大量粉丝,作品中对时空登峰造极的展现,让诺兰被誉为“空间大师”。
二、26年剧本打磨
今年影院复工后,电影爱好者迎来大片盛宴,国产片《八佰》一马当先,口碑炸裂的背后是导演管虎10年筹谋。
而《信条》的剧本打磨则更为艰辛。
诺兰说,他用20年时间构思影片画面和情节,言下之意,这部电影在开拍之前,已经在这位天才导演的心里成长了80个季节。
剧本筹划用了整整六年,从这个角度看,该片信息量爆炸、情节烧脑,是不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一位热衷于展现时空话题的导演,耗时26年打造出的力作,如果被观众一眼看穿,那才是匪夷所思。
笔者认为,这部影片之于诺兰,就像有人喝咖啡时间久了,偏爱爱苦咖啡;有人吃奶酪久了,会接受重口味。
任何事物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都是不被大众理解的,但是并不妨碍大众知晓和欣赏它的珍贵。
诺兰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艾玛就是《信条》制作人,妻子于公于私的支持也给了诺兰极大发挥空间。
艾玛曾说:“每次拿到诺兰的剧本都很紧张,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故事。”诺兰的拍摄要求总是很昂贵,这也给艾玛·托马斯提出了不少难题。
三、物美价廉的主演
提到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不能不先提他牛气哄哄的老爹——丹泽尔·华盛顿,后者号称好莱坞身价最高的黑人影星,主演过《费城故事》等多部佳作。
丹泽尔有多牛?
从影四十年,奥斯卡6次提名,两次获奖,美国金球奖、艾美奖、MTV电影奖、托尼奖等等众多大奖,全部不止拿过一次。
即便如此,按行情,其子大卫的片酬万美元封顶足以,《信条》动用的演员阵容,不涉及万俱乐部的大牌明星,更没有动用莱昂纳多这样的片酬可以高达万美元的巨星。
女主伊丽莎白在诺兰上一部巨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屈居女二,一跃成为主角已经是导演提携,片酬也不会太出格。
不过这个姑娘身高,冷白色皮肤,一双美目十分漂亮,非常适合出演科幻大片,前途不可限量。
接下来就是罗伯特·帕丁森,虽贵为《暮光之城》男主演,曾辉煌一时,不过去年曾被媒体曝光,其在影片《蝙蝠侠》(将于年上映)中片酬不足万美元,也是一位“物美价廉”的小帅哥。
虽然片酬方面没有人一家独大,但全片能列在演员表中的有角色一共33位,又涉及部队作战等大场面,群演为数不少,整个拍摄团队有多人,人员酬劳必是成本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
按照好莱坞演员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30%的规定,这部分费用应该会控制在4.2亿以内。
四、炸真飞机才是“图便宜”
媒体疯狂报道,诺兰“炸了一架真的波音”,听起来实在烧钱,很多人认为诺兰仪仗才华,在电影拍摄中“任性圆梦”。
诺兰确实对实拍更执着,他说:“之所以不喜欢特效是因为特效会过时,现在回头看五六十年代的所谓特效大片,会觉得很可笑。”
因此,诺兰在电影拍摄史上留下很多传奇,比如拍《星际穿越》为了几秒镜头种下亩玉米地。
拍摄《蝙蝠侠:黑暗骑士》撞坏了一辆兰博基尼,炸毁医院大楼。
而《信条》中“飞机撞墙“”因时空逆转需要出现两次,高要求是一定的。
但是,购买飞机实地爆破,诺兰却说是出于“省钱”考虑。
要知道从飞机推进,墙壁坍塌,窗户碎裂,火光四起,这些场面远近景配合演员表现,如果用特效,花费十分巨大。
而一辆退役的波音只需要多万人民币就可以拍到。
所以不要再人云亦云,炸掉波音没那么贵,而且炸掉前,诺兰把发动机拆下来换了银子,也是十分精打细算了。
五、钱到底花在哪儿了
该片真正花到钱的地方在以下几点:
第一、辗转七国拍摄。人团队大概有一半人员涉及国外的食宿行等开销,七个国家包括:挪威、丹麦、爱沙尼亚、意大利、印度、美国、英国。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开销不低。
第二、胶片。《信条》中的绝大部分场景由IMAX摄影机拍摄,胶片长达万英尺,摄影指导霍特玛认为这一定他人所不能及的。我们拍摄了约万英尺的IMAX胶片,显然打破了我们自己的纪录。我不能肯定地说,但如果还有其它影片拍得更多,我会感到惊讶。
除了数量,在技术上《信条》重构IMAX电子元件,研发逆向拍摄,这显然是电影史上一个新的突破。
第三、场地。《信条》开篇是宏大的歌剧院,剧组租下爱沙尼亚塔林的庞大场馆Linnahall进行拍摄。废弃十年的场馆座椅破烂,地毯缺失......全都是问题,剧组斥资对场馆进行了修缮。
“我们进行了彻底打扫,重建了舞台,抛光了混凝土表面,并重建了一些翘曲多年的外墙。我们不得不修理大门,并更换大量的玻璃。我们还修复了现场的照明设备,并添置了新的照明设施。我们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处理所有观众座椅和地毯。”
《信条》中,主角一次“高速窃取”行动,动用了多辆重型车,最难的是,他们争取到封锁一条六道高速公路的八公里路段,正位于爱沙尼亚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中心区。
这些场地的协调、租用、布置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绝对不容小觑。
第四、特效。所谓《信条》特效不多,只是相对《盗梦空间》这样更难实地取景的科幻大片而言,后者用到特效镜头个,而《信条》约个。特效讲究质量,而非数量,高质量的特效可以多烧钱?我们以《复仇者联盟》为例,《复联4》中,钢铁侠打响指结束了战斗,这个特效合成镜头大约花费了近20万美元。
一百多万人民币一个镜头的标准,你认为诺兰的要求会比《复联》低吗?
第五、其他。《信条》中的反派是一个真正的顶级富豪,他的主要活动场地,在一架豪华游艇。
“PlanetNine”号造价约1亿美元,是一艘73米长的超级探险游艇。据悉,该游艇今年夏天将通过Edmiston提供包租服务,每周租金65万欧元。
诺兰租用该游艇拍摄,时间不短,拍摄比普通租用对游艇造成的潜在损耗更大,费用不会低。
此外,《信条》中有大量飙车戏份,更动用了F50双体水翼帆船,服化道及海报、宣传均不落于人后。
每一样都做到最好,才会打造出让观众心甘情愿二刷三刷的巨制《信条》。
六、14亿的意义
很多人对14亿没有概念,在电影领域,这个投资有多巨大?
电影的投入是为了产出,从票房收益来谈谈这个数字。
年,《让子弹飞》票房6.4亿;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8.1亿;年《头号玩家》票房11亿。
所以,投入能达到14亿,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而《信条》配得上这个起点吗?
不需要去谈演员如何废寝忘食,不需要去标榜任何敬业的细节,纵观诺兰制作经费的分布,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这部影片的匠心。
有些人不能理解电影的高成本,认为小制作只要拍的好,同样可以以小博大,创造票房奇迹,如果这样想,你可能没有明白重工业电影的意义。
导演王晶曾说:重工业电影是高度专业,每一个部门都专业,所有人放上足够的时间去雕琢一部电影。
对于真正的高水准影片,必须体现在电影的各个环节,不仅仅是大牌明星、宏大场面、炫酷特技,把费用均衡在电影制作的每一个方面,精益求精,这样的重工业电影才足以引领电影的时代。
大片拍摄的意义,更多在于突破和探索,当大制作水平提高,其他小成本影片拍起来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所以,真正的大制作,绝对不是让演员片酬一家独大,更不会过度解读“烧飞机”这样的噱头,而是让每一分钱扎扎实实为影片的服务。
我曾经认真地问一位博士朋友,博士的到底是做什么?
她告诉我,如果一个领域被人类所知的范围是一个圈,博士就是要在这个圈的边缘再努力突破一点点。
就是这样一点又一点的积累,让人类文明得以长足发展。
我认为,在电影领域,诺兰这样的导演,《信条》这样的影片,就在做着博士同样的事。
14亿巨资,诺兰花在了所有应该花钱的地方,值不值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电影好不好,市场才是唯一的试金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