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法心理黑羊效应好人还是坏人

今日科普

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通常用来指群体成员排挤和攻击本群体中不受欢迎成员的倾向。

即:被排斥和攻击的个体是“黑羊”,实施攻击的人是“屠夫”,其他旁观者则被称为“白羊”。

屠夫在虐杀,黑羊在颤抖,白羊冷眼旁观。屠夫群体加害黑羊的时候,白羊受屠夫群体的影响,也有极大地可能化身成为欺凌黑羊的屠夫。黑羊效应构造的,是一个看上去全是“好人”修罗场。

屠夫的加害行为在特定环境下顺理成章,黑羊自身没有过错却遭到欺凌、排挤,白羊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戏剧《威尼斯商人》剧照

在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当中,就有类似于黑羊效应的情景。

“夏洛克这个被欺凌的黑羊遭受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程度的伤害。因为自己是犹太人,就被众人排挤和欺负,在戏剧结尾这位可怜的老人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下场,而戏剧里本身所营造的欢快气氛几乎都是建立在夏洛克的痛苦之上的。”

([1]刘耀清.浅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性——从心理学中的“黑羊效应”出发[J].西部学刊,,(04):-.)

戏剧《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中)

菲利普津巴多曾提出过一个著名“路西法效应”:“个体容易受特定环境的影响,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个人的判断能力会急剧下降——我们可能违背本心,从天使堕落成恶魔。”

黑羊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去个性化”——指一种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丧失了自身的责任感和理智,产生个人单独情况下不会作出的行为的现象,体现了其在效仿群体行为时“自身责任感的缺失”。

“到最后,大家都失去了个性”

恰如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既是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的资本家,也是一个生存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人对他的欺凌排挤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而其他人为了自己不受牵连,自然也是冷眼旁观,甚至跟着加入到欺凌的行列中。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黑羊效应的出现呢?

换言之,我们应该如何削减去个性化的影响呢?

出自电影《巴黎淘气帮》

?

审视自我

黑羊效应中,屠夫常常是在“特定环境”的引导、纵容下对黑羊进行排挤、欺凌。

而审视自我其实就是一个探寻自己真实想法的过程,当你直视个人观点和群体意识的不同时,或许对于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

电影《丹麦女孩》

?

确认事实

面对不同的观点差异,我们更应该核对事实的构成要素,审查其准确性,再对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进行更加精准的判断。

相反,我们不是被“特定环境”传达的观点所引导,盲目跟从,进而做出损害他人的行为。

?

敢于逆行

去个性化之所以能够为黑羊效应的发生提供土壤,并且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重点就在于面对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的影响,我们常常没有破局的勇气,只得冷眼旁观,甚至加入到其阵营中。

但如果我们能够根据事实的判断,坚定自己的内心想法,拒绝盲目跟风,黑羊效应的困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电视剧《超感猎杀》

END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有任何烦恼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邮箱:jjfxyxlgzz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