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孩影评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7.html

电影作为一种象征的表达方式,脱离现实,又与现实的我们处处相关。每个人看电影,其实就是在看自己。不止电影,任何艺术类型的表达方式,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喜恶,被带出的情绪、感受、体会,被电影所激发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是电影的价值所在,否则再好的电影,与我们也毫无关联系。反过来,能被带出多少东西,也视你自己的内在丰富程度。也就是,你有多少东西,也才能看出多少东西。

《丹麦女孩》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性别认同的议题。一般来说,业界的风向标,比如电影界的奥斯卡,文学界的诺贝尔,能普遍性地代表大众的共同认可。这部影片是三好片,好导演、好剧情、好演员。

英国悠久历史的底蕴在这部电影里的呈现,首先画面的质感非常好,油画般优美的效果,当然可能也和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画家的关系。此外影片本身的叙事结构并不复杂,大致讲述了作为男女主角的两个画家,男主角艾纳一开始在绘画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他的妻子格尔达的画,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艾纳在一次为自己的妻子作画时做模特,穿上丝袜和披上裙子的瞬间,突然唤醒了他身体内住的一个女性的自己:莉莉。影片讲述的就是作为男性外表的艾纳,为自己身体里的那个女人莉莉抗争的过程。

当艾纳内心的那个女人逐渐地,好像找到一条隐秘而狭窄的道路,道路的尽头有一道微弱的光,总是在吸引着他。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内在有一个女性——这在当时的社会,对于性别认同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他自己一方面是拒绝的,另一方面却不由自主地顺着这条路走向光亮处。借着一些机会,比如为妻子当模特作为开始,在后来的一次被画成女装参加某个并不喜欢的聚会,作为妻子的格尔达完全是玩笑的性质,但是艾纳内在的那一部分,似乎被这些推动着“她”的外在因素,渐渐地朝向莉莉的方向去,带着内心的不确定和恐惧,以及作为女性身份出现的欢喜。

这里要说一下男二号Henrik的意义(这里推荐一下他主演的另一部精彩影片《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腐国果然很坦率,Henrik在片中是个男同性恋。当他看到作为女装出现的艾纳,想和艾纳发生关系。但问题是,他寻找的是作为男同性恋中的女性角色,而艾纳本身是希望作为身体是一个女人被男人喜欢,这里其实彼此的需要是不同的。可能是Henrik的出现更加确定了艾纳心中的这一部分自己也不大理解的自己的身份。虽然后来他和Henrik仍然在交往,但是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

无声处有惊雷。

也许你不会注意到它,也许你总受困扰而不知道那是什么。每个人内心里,都有需要绽放的一部分。可能不是变性,可能会是别的什么,那一部分的力量需要因缘和合,需要一个时机就能破土而出。

影片常以倒影作为艾纳内心的另一面的象征。

内在被压抑的需要一旦被唤醒,蓬勃生长,不可逆转,并势不可挡。

而作为艾纳的妻子格尔达,和艾纳童年的伙伴汉斯(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张),是影片中的阳光。大概是导演温情的中和了一下这一令人痛苦的议题。因为一个性别认同障碍的人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艾纳内外交困,经历了很多痛苦。比如他在反复的主动或被动的求医过程中,受到了当时的医生粗暴的对待,甚至是错误的治疗。而艾纳的妻子格尔达,她的纠结和痛苦,不亚于艾纳本人。

相爱的两个人,作为妻子的有一天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丈夫越来越朝向一个女人的方向发展,她不解、愤怒、悲伤,作为一个思想并不那么拘泥于时代的女画家,她并没有停留在情绪里,试着去理解和帮助自己的丈夫。开始她的底线是,“莉莉”白天可以出现——指女装的丈夫,而某一天,“莉莉”希望晚上也能出来。两个痛苦的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两张床中间隔着一层纱。艾纳再也回不去了。他无法再画画,相反,作为莉莉的出现,变成了格尔达画布上的主角。而格尔达的画却开始受到了经销商的青睐。这里面的象征是,作为艾纳来说,原先画画的自己是男性的身份的自己,绘画本身作为一种需要强烈的感受性的艺术表达,呈现了他内在的需要。而当内在真正的需要,即女性的莉莉可以越来越多地有机会出来时,内在的需要找到了另外的途径,他就没办法再画画了。同时,格尔达内心的冲突变得更强烈,也因此,她的绘画开始有了生命。

所以在现实当中,有些人的作品是匠气的,有些人的作品是有灵气的。无论是文字、绘画、音乐、舞蹈……有些人是在呈现作品本身,有些人在呈现自己的生命。这里面有本质的不同。能打动人的,从来不会是以技巧取胜,它取决于作品呈现了创作者内心的丰富,外在呈现出什么,取决于创作者如何转化这些内在积淀的东西。而你能够感受到这些作品传递过来的强烈感受,也取决于自己内在的丰盛程度,这丰盛除了可能是愉快、欢乐、幸福之类,更多的可能是痛苦、悲伤、绝望这些东西。在彼此碰撞的过程中,使人产生出新的体验,这是一个被公认的好作品通常的意义。

另外要谈到的是开始的时候,艾纳贯穿影片的一幅画,画的是家乡的沼泽地里的几棵树。

这几棵树从开始有形状、有线条到后来的枝叶生长,一方面这些树象征了艾纳内心的莉莉的生长过程,一方面,在开头他开始画这幅画时,妻子格尔达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好像是:我感觉有一天你会滑进这沼泽。艾纳最终真的滑进了这沼泽——影片最后,一个勇敢地希望能实现自己,能将愿望付诸行动,希望尊重自己真正的需要的艾纳,因为变性手术失败的并发症离开了这个世界。

影片外在是一部线性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里并没有特别惊心动魄的大事,它只讲述了一个性别认同障碍的人如何抗争上帝错误地赋予自己的身体,并且还是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内在,有一条线,像一股暗流激涌,这一股暗流就是艾纳和格尔达内心的力量。两个人都面临了强度一样的外在的社会困境,也面临彼此之间感情因性别转变带来的困境。格尔达在整个艾纳经受性别认同的过程中不离不弃,同时还要承受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演员可谓精彩,很好地将片中人物的内在痛苦转化为力量的部分,演绎得真实细腻。

延展地提一些问题,我没有答案。我想,一个好的作品,引出的发问比给出的回答更为重要。

比如:性别认同障碍本身,对于艾纳来说,究竟是好,还是坏?因为作为一个受体,男性身体里的女性,需要转换自己的性别,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但是艾纳本人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身体,通过争取自己真实的需要,并努力去实现这一部分。那么他的付出生命代价的短暂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不是恰恰比一般人更深刻?作为格尔达,看似她是最无辜的,因为自己爱的人渐渐成为了一个女性,她得经历这整个过程,接受失去自己爱的丈夫,和接受另一个身份的女性莉莉。这对她来说只有痛苦吗?还是这是她的功课,她因为什么需要去经历这些?艾纳对她来说是一个使她痛苦的爱人,还是一个使她成为不一样的自己的成就者?

同样,对于看电影的大多数人而言,你如何去看待这样的一部影片,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有什么相关之处?我们是不是也有一部分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在的某一部分,它像是艾纳身体里的女人莉莉,等待着一个时机可以破土而出?你有多少可能性去觉知它?有多少可能性允许它出来?还是它一直在不被允许出来的地方,以另外的形式在做表达,而你却并不知道?

我们在这世上所遵循的一套体系,是不是唯一的?比如科学框架下的将艾纳定义为性别认同问题,并且他为此付出了死的代价,在这个框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体系?作为艾纳本身,他跨越一个性别,为后世的人到底带来一些什么深远的影响?

同样,你日常所习以为常的那些人、事、物,围绕着你的一切是不是就应当如此?你内心所确定的那些信念、规则,我们的看法基于什么建构的?我们的建构系统的后面是什么?会不会其实更虚妄?

我们如何去定义一些情感,比如爱、恨、痛苦、欢喜、拥有、失去,我们的定义有没有局限?如果重新去定义这些情感,会发生什么?

正如片中的艾纳第一次穿上丝袜,你有没有在某一些时候,被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画面、一个音符所击中,一瞬间有种战栗的感觉?有没有去感受这样的时刻,与你的内在相连接的东西,从幽暗中看到自己内心的微光?或者甚至是另一个自己?

——到底,你知不知道自己是谁?

此生为谁而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6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