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版权力的游戏,这部影片绝大多数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www.zgbdf.net/m/

本文作者:李啸天

说起《权力的游戏》,留给人最大的震撼在于果断的死人。第一部的绝对男主角奈德,到最后一集突然就被斩首了。观众都惊了,这这这......第二部该怎么玩?

到了第二部,扶正了新的主角,即奈德的大儿子罗柏,眼看他大杀大伐,果敢勇猛,当观众开始喜欢上他的时候,结果到了第二季后面,突然也罗柏也挂了,死于血色婚礼。

这都不算,此外还有强悍的国王之手“老狮子”泰德、生猛的“红毒蛇”多恩亲王,以及彪悍的“马王”卓戈·卡奥,纷纷是说死就死,毫不犹豫,编剧的屠刀说斩谁就斩谁,简直没谁了。

后来,很多剧都想学《权力的游戏》,基本上都学不像。

不过,也不绝对,上映于年的爱沙尼亚电影《》,就学的很像,深入骨髓的那种。

《》,顾名思义,讲的就是年9月份发生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附近的故事。那个时间,正处于二战末期。半年后,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事全面结束。

爱沙尼亚,这个波罗的海沿岸小国,夹在德国、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苏联)、丹麦等国之间,生存在夹缝中,命运从来无法做到自主,只能任由大国收割,历史上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18世纪初,爱沙尼亚受俄罗斯帝国统治长达多年。

年,一战结束,西方战败的德国无暇触及爱沙尼亚,东方新成立的苏俄也无暇关照爱沙尼亚,于是爱沙尼亚找到了生存空隙,宣布独立。

但,好运气并不一直笼罩爱沙尼亚。年8月,苏德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与德国约定,爱沙尼亚被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一年后,年8月1日爱沙尼亚经过“全民公投”作为加盟国之一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欧洲战场全面爆发。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爱沙尼亚暂时没有遭受战火的侵袭。但是沦为苏联的一部分,也不是爱沙尼亚人想要的结果。更何况,对于希特勒来说,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过是缓兵之计,先解决后顾之忧,好全力对付西线方面英法的力量。一旦缓过神来,根据纳粹早就拟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将战火转向东方,开始入侵苏联,欧洲战场全面升级。在德军来势汹汹的攻势下,不到3个星期德军即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

历史中的爱沙尼亚人,并不觉得德国人有多邪恶,反而德国军队为“解放者”,感谢他们将爱沙尼亚从苏联中解放出来。基于此,爱沙尼亚转投入纳粹阵营,与其展开合作,在纯粹党卫军中还组建了一个爱沙尼亚师。

《》的背景就此成立。影片一开始,就是身穿纳粹党卫队的爱沙尼亚师在战壕里对决苏联红军的场景。

影片中的爱沙尼亚师,以及影片想要表达的观点,都是爱沙尼亚人在借助党卫队的力量,栖身于此来争取爱沙尼亚的独立。所以,当纳粹官员让爱沙尼亚士兵做纳粹手势时,被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且,他们在私下里,大肆diss希特勒与纳粹。

所以,《》的故事,前半部门讲的是纳粹党卫队的故事,而且是将纳粹党卫队当作是正面形象,当作正义之师来拍摄的。按说,为党卫队正名,将党卫队当作正面形象进行拍摄,简直是大逆不道,是在国际上绝对不允许的极左行为。但是,这个故事放在了爱沙尼亚,放在了《》里,居然一切都合理了。

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是男一号带领一群年龄不等、身份不同的爱沙尼亚人在武装保卫首都塔林的故事。眼看着,男主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死亡,以为整部故事就是一个战场版的《活着》的时候,结果影片风云突变,男主也死了。

年9月,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已经无力抵抗盟军的进攻。在东线,苏联的进攻势如破竹,一点一点蚕食德军曾经侵占的地盘,并逐渐向德国首都柏林迫近。爱沙尼亚人,乃至身在爱沙尼亚的德军,全都无力抵抗苏联的强力进攻。

纳粹党卫队爱沙尼亚师崩溃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也被苏联军队占领了。

男主角,被一枪毙命,血溅沙场。

而击毙男主的,则同样是一位爱沙尼亚人。击垮党卫队爱沙尼亚师的,同样是来自苏联的爱沙尼亚营。

党卫队爱沙尼亚师参与作战,是为了保卫爱沙尼亚。而苏联的爱沙尼亚营同样是为了解放爱沙尼亚。历史,在这里发生倾轧,相互矛盾,又相互解释,各有道理。

《》里,随着第一男主的被击毙,镜头一转,整个故事的视角随之发生改变,进入击毙男主的第二男主的视角,开始讲苏联爱沙尼亚营的故事。

不过,相对于纳粹对爱沙尼亚党卫师的控制,苏联对爱沙尼亚营的控制就严密了很多。爱沙尼亚党卫师敢于大骂希特勒,苏联爱沙尼亚营就绝不敢大骂斯大林。

电影的第一部分里,电影场面主要以战场场面为主,到了第二部分,以爱沙尼亚营为视角时,战事已少,主要以第二男主对第一男主的反思与感悟为主。第一部分是战争片,只有情绪,第二部分已经展开了民族思考,已经有了群族的反思,影片开始走向纵深,从战争走向了反思战争,开始拥有了人文思考。

但是,这并没有完。在苏联红色思想控制下的苏维埃爱沙尼亚营,开始展开对曾经投身纳粹军营的爱沙尼亚人展开清洗,只要参加过,就务必枪决。

当新的男主带领队伍遇到了三名爱沙尼亚逃兵时,很顺利地就围捕到了他们。三名逃兵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之所以加入纳粹德军,也是被逼的,而现在他们刚刚从纳粹军队里逃了出来,想要回家,结果就被抓捕到了。

怎么办?

来自苏联的上司毫不犹豫地要求将三名孩子就地枪决,就因为他们服务过纳粹。而男主则拒绝执行命令。

然后,男主被击毙了。

被击毙了。

击毙了。

新的男主就这么也死去了。

而电影还没有完呢。两任男主就这么先后毫无意义地死去了。

没有任何铺垫,没有任何转折,说死立马就死了。突如其来,观众毫无思想准备,猝不及防。

这种设定,像极了《权力的游戏》的设定,说死就死,毫不犹豫,极其震撼。

所以,我要说《》是模仿《权力的游戏》最像的作品。当然,人家未必是模仿。

与《》这种电影视角发生偏转的影片也有很多,比较近的像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就是的。

《悬崖之上》的前半部分,视线以张译为绝对核心,讲特别行动小组如何展开行动为核心。但到了后半部分,张译被捕后,电影的视角就发生了转换,开始转化成以于和伟为绝对核心的故事线。如果于和伟不是卧底,而是纯特务,那么《悬崖之上》就会与《》一样好玩了。

《》的荒诞之处,就在于战争在爱沙尼亚的国土上打来打去,德国与苏联,爱沙尼亚师与爱沙尼亚营,似乎与爱沙尼亚无关,似乎又与爱沙尼亚息息相关。一个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你打我我打你,左胳膊打右胳膊,怎么都是自己疼。

而历史上的爱沙尼亚也是如此,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此外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即便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结果爱沙尼亚还是没有独立,而是被苏联吞并,直到年苏联“八一九事变”后爱沙尼亚才借机独立。至今,不过才刚刚30年。

《》是一部悲剧,讲的是爱沙尼亚人在独立的路上前赴后继,讲那种牺牲精神。在历史的关头,不同的人,不同的阵营,不同的理念,可是他们都是爱沙尼亚人,都在为了爱沙尼亚。他们的死看起来非常荒谬,但汇聚在一起,都能够激励后来的爱沙尼亚人,当为了民族的独立,做出应有的牺牲与贡献。

《》所呈现出来的荒谬与牺牲,对于一些中国观众来说,可能觉得很奇怪,那是因为中国太大了,皇天后土,区域辽阔,不能理解小国的悲哀,难以产生通情。

话又说回来,《》的设定上有些类似《权力的游戏》,但内容深度上,那种对于民族解放的终极逼问,又超越了《权力的游戏》。比较,“权力的游戏”,只是一场宫廷权力的争夺游戏,只是游戏。历史与地理夹缝中的民族独立及生存,才更具震撼性,更能够打动人心。

只是,作为一部爱沙尼亚影片,传播力度远不如好莱坞乃至欧战电影,看到的人不多,影响力也没那么大。绝对值得一看,但是可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