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脑科学日报大脑结构功能和心智化
第期脑科学日报
年4月28日
科学时讯
1,HumanBrainMapping:伍海燕课题组揭示大脑结构、功能和心智化能力间的三位一体关系来源:好奇帮
近日,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和心理学系伍海燕课题组从个体差异视角深入探讨了杏仁核与海马体在结构及功能上和各心智化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个体间表征相似性方法(IS-RSA),全面探究了个体在心智化组成成分、杏仁核与海马体形态学特征及功能连接上的差异,发现了三位一体这一表征上共性的存在;并揭示了三位一体中与脑区相关的特异性,为杏仁核与海马体在个体间社会认知差异中的核心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还探讨了大脑结构与功能在预测心智化能力时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未来进一步阐明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阅读链接:HumanBrainMapping:伍海燕课题组揭示大脑结构、功能和心智化能力间的三位一体关系
2,ScientificReports:学习和睡觉有什么相同之处?来源:学术经纬
许多人在学习或者睡前都会习惯性地播放一些音乐,但是你在两个场景下会选择什么类型的音乐呢?近日,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研究者发现,这两个时间段的音乐,无论是流派还是音频模式都拥有许多共同特征。
研究者分析了众多常用于学习或睡前放松的音乐播放列表,其中大多数音乐都表现出了节奏缓慢、重复模式的特点,音乐类型基本都是流行乐、古典乐和氛围音乐。这些音乐可以给大脑带来放松、镇定的效果,缓慢节奏的音乐还会帮助降低心率,减少个体的压力,这对于学习和睡眠都是有利的。
阅读连接:ScientificReports:学习和睡觉有什么相同之处?
3,Psychophysiology:心跳不仅是生命体征,还是大脑掌握时间的节拍器!来源:生物探索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大脑可以自动地跟踪时间的流逝,让你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阅读这篇文章。然而,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可能会波动,有些时刻相对于每秒钟的客观时间似乎会拉长或缩短。虽然这些“时间褶皱”可能是对现实的扭曲,但从技术上讲,它们并不都是你的头脑在作祟。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每时每刻的时间体验与心跳的长度同步并随之变化。心跳就像大脑所使用的一个节拍器,帮助我们感知时间的流逝。但它不是线性的,而是一直处在缩短和延长之中。
阅读链接:Psychophysiology:心跳不仅是生命体征,还是大脑掌握时间的节拍器!
4,ScienceAdvances: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来源:阿尔茨海默病在整个大脑中传递信息的神经元细胞功能障碍,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与失智症相关的认知缺陷的主要原因。近日,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的非神经元脑细胞的异常免疫活性足以导致失智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在小鼠中,TDP-43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累积足以引起进行性记忆丧失,但不会引起其他行为变化。海马体中的星形胶质细胞似乎更容易受到这种病理的影响。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了过量的免疫信使称为趋化因子,这些趋化因子可以激活通常在浸润免疫细胞上发现的CXCR3趋化因子受体。海马体神经元中CXCR3受体水平升高,过度的CXCR3受体活性使神经元“过度活跃”。阻断CXCR3减少了单个神经元的神经元放电,通过基因工程消除小鼠CXCR3减轻了星形胶质细胞TDP-43积聚引起的认知缺陷
阅读链接:ScienceAdvances: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5,AMEM:涂色治疗应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来源:Wiley威立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以担忧为核心特征的泛化性焦虑疾病,其患病率、终身发病率和共病率高。发现心理治疗是GAD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大部分心理治疗手段经济效益比欠佳。过往研究指出,涂色治疗是一种患者能通过色彩和图案表达情感,并可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新型治疗方式。
近期一篇研究探索了涂色治疗应用于GAD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GAD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涂色治疗,不但能降低焦虑、抑郁和负性情绪,而且能提高其正性情绪,本研究可为今后GAD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新思路。
阅读链接:AMEM:涂色治疗应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6,PhysicsReports:综述复杂网络中的信号传播研究进展来源: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复杂系统中的集体行为是由系统中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诱导而形成的一种涌现现象,该现象通常可以通过抽象的信号传播来加以阐述和理解。事实上,信号传播正是使得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工程中的各类复杂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纪鹏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穆宇研究员等综述了复杂网络中信号传播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阅读链接:PhysicsReports:综述复杂网络中的信号传播研究进展
7,狗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呢?来源:环球科学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左利手”或“右利手”是人类独有的。但对动物的研究表明,这种使用手的偏向性可能是所有哺乳动物具有的基本特征。目前我们不清楚的是,惯用手是如何在动物身上表现的?与人类的惯用手表现相似吗?
近日一篇研究对家养的狗开发了一系列测试任务,发现总体而言,狗更有可能偏爱使用某只爪子,而不是像人类一样有某一侧的偏好。但人类不同的是,狗对爪子的偏好看起来是平均分布的。也就是说,狗的利手偏好是个体特有的属性,而不是所有狗都有的。狗对爪子的偏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母狗更可能偏好右侧爪子,而公狗则倾向于左侧爪子。此外,狗狗对爪子的偏好和情绪反应之间有关联。而我们的研究也指出,“左利爪”狗比“右利爪”或“双利爪”狗更“悲观”。
阅读连接:狗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呢?
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做出新发现?王大顺团队新研究告诉你并非如此来源:集智俱乐部
科研发展绝非无源之水,如果想做出新的科研成果,首先需要了解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然而另一方面,在科研中却也有不少被埋没后重新拾起的成果,所谓“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是疯子”。
近日,王大顺团队发表在arxiv的论文通过引文网络量化了上述发现,指出论文所引用文章的被引用数越高,该论文的全周期(30年之内)被引用数越多,但在发表后最初几年,论文引用数与其引用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数之间存在负相关。负相关背后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研究不是追热点,而是比较独创性的研究。
阅读链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做出新发现?王大顺团队新研究告诉你并非如此
审校:Simo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