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各帝国集团人口信仰及
引言由于缺少精确的统计材料,要想知道17世纪和18世纪的居民数字,远比了解19世纪的情况困难得多,加上帝国由无数大小不一的领地和帝国城市组成这一复杂情况,使得这一任务比起计算像当时的法国那样一个相对集中的国家的人口数字更为复杂和麻烦,所以有关的原始资料和统计手册大多是粗略的估计。比如著名的柏林地理学家安东·弗里德里希·毕兴认为,年时,除西里西亚以外的整个德意志人口在万至万之间。莫里茨·戈特利布·格雷尔曼编写的出版于年的历史统计手册中写道,包括西里西亚在内,帝国的总人口是万人。年帝国首相档案馆中有一份详尽的原始资料,其中记载,十个帝国集团及波希米亚地区的总人口是人;不包括帝国骑士领的大约人口和西里西亚地区。▲神圣罗马帝国地图如果加上在这个面积极大的公国内生活着的人,那么帝国的人口应为人。人口中的大多数,即人或者说是84.9%的人,生活在世俗诸侯的领地上(包括西里西亚),人或者说11.3%的人,居住在教会领地,人或者说是2.8%的人,生活在帝国城市里。人口的分布在不同的帝国集团中差别很大。例如在库尔莱茵集团有人即75.8%的人生活在教会诸侯区域,只有24.2%的人生活在世俗诸侯的管辖区之内;而同时期的勃艮第集团和上萨克森集团却没有教会诸侯的臣民。▲维尔茨堡主教宫生活在教会领地上的居民比例较高的是法兰肯集团,占45%以及下莱茵-威斯特法伦集团,比例为36.7%.帝国城市居民比例最高的是士瓦本集团,占16.3%,第二位是法兰肯集团,比例为8%.根据帝国议会文件中提供的资料,当时各帝国集团的人口数字如下:勃艮第集团约万人,下莱茵-威斯特法伦集团人,下萨克森集团人,上萨克森集团人,库尔莱茵集团人,上莱茵集团人,士瓦本集团人,奥地利集团约万人,巴伐利亚集团人。总而言之,神圣罗马帝国总计约有万居民,而他们分别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多样性当时,在西班牙和法国,天主教是国教,在英国、丹麦和瑞典,国教则是新教。在上述这些国家里,属于少数教派的人,或是受到歧视或是不被容忍。但是,在神圣罗马帝国里却存在着多种宗教或教派。根据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规定,天主教、路德派和改革派(加尔文派)三大教派都合法,得到了教廷方面的充分地承认。此外,在许多领地邦国和帝国城市里,生活着犹太教信徒。最后,还有数量较少的新教信徒,如门诺派、海伦胡特兄弟会、韦尔多派(13世纪初兴起于法国,主张《圣经》为最高权威,反对弥撒和教皇制度)和胡格诺信徒(法国的加尔文派)。▲英国安立甘宗教堂内景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结束了以宗教冲突为起因的残酷的“三十年战争”,保障了三大主要教派之间的地位均衡。这个和约作为重要的基本大法,给年至年之间的帝国法权秩序以很大影响,使今后不再有可能爆发宗教战争,因为它在帝国和领地的层面上给教派带来了持久的调和状态。天主教、路德教派和改革派从年起处于平等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受到法律的保护。▲马丁·路德在维腾堡教堂门前不过,对人数很少的犹太人(占帝国人口的1%)、门诺派教徒、波希米亚兄弟会及其他一些教派采取容忍或不予容忍的态度,因所处领地邦国和城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虽然这些少数派从未受到过完全平等的对待,但至少在许多地方,是允许他们在公众场所做礼拜的。尤其是菲尔特的一个犹太中心,在班贝克主教区修道院的领地上,建立了一个大的犹太人社区,这个社区建筑了许多犹太会堂,甚至还有一所犹太教塔木德大学。▲欧洲犹太人旧照18世纪末,在帝国内生活着约58%的天主教徒,41%的新教信徒和1%的犹太人。如果观察一下教派在各帝国集团内的分布情况,就会发现像约翰·雅各布·莫泽尔所说的那种状况,有的全部接受新教信仰,有的全部是天主教徒,也有多教派混合的。根据毕兴的调查,上萨克森集团和下萨克森集团是新教地区,奥地利集团和勃艮第集团信奉天主教,其他帝国集团里是多教混杂。可以粗略地说,帝国的北部是新教区域,西部和东南部是天主教地区,其他地方一般是多教派混合。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教派分裂的结构,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图像。检视这个结构,会发现上萨克森帝国集团99.6%的人口是新教信徒,下萨克森有98.5%。也就是说,在年,在德意志的北部地区生活着名新教教徒。与此相对,帝国的东南部(哈布斯堡本土,不包括属于普鲁士的西里西亚)92.1%是天主教徒,在那里名天主教徒对约名新教教徒。拥有百分之百的天主教徒是有着万人口的勃艮第集团,巴伐利亚集团的天主教徒达97.6%,而库尔莱茵集团的情况是78.8%的人是天主教徒。▲巴伐利亚慕尼黑王宫内景与此相反,法兰肯集团(43%天主教徒,56%新教教徒,1%的犹太人)和士瓦本集团(46.3%天主教徒,约53.6%新教信徒)的教派结构比较均衡。在下莱茵-威斯特法伦集团,天主教徒占57.6%,比例较高,但在上莱茵比例要小得多,只占25.2%,那里的新教教徒几乎超过了四分之三。由于在帝国议会的选帝侯议团中天主教徒占了多数,所以与俾斯麦所创立的第二帝国强调新教信仰的皇权相反,古老帝国的皇权是天主教的。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排除新教信徒成为国家首脑,也有人策划过这方面的方案和行动,但正如海·杜赫哈特所揭示的那样,并没有出现过真的要取代天主教皇权的尝试。在这古老的帝国内,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中的许多条款保障着帝国境内教派之间的平等地位,尽管如此,有天主教的皇帝、天主教徒占多数的选帝侯和担任帝国大首相的美因茨大主教,在帝国的法权秩序中,天主教肯定会取得优势。▲位于阿沙芬堡的约翰尼斯堡宫殿,美因茨大主教行宫这虽然也与帝国居民们的宗教信仰比例相吻合,但在新教方面,常抱怨天主教徒受到太多的优待。在某些方面,比如在等级提升和帝国最高皇家法院的某些判决中,肯定存在着这类情况。不过,在那些最重要的共同机构中,如在帝国议会,在所有涉及宗教的重大问题上,是不可以以多数票胜过新教教徒的,这一点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帝国,除了有着信仰的多样性之外,还存在着语言的多样性,它们都是允许存在的。语言多样性多样性的语言,对文化的繁荣——即使只是大众文化也是同样是有益的。德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帝国内的大多数居民都说德语,而且皇帝议事会、大部分领地和帝国城市都使用它。但需要注意的是,那时还没有统一的新高地德语。在帝国的南方半个疆域内,更多的是使用南德方言,这也是影响着公文体的语言;在萨克森、图林根、黑森和莱茵河中游地带,人们说的是中古德语;在北方,通行低地德语或弗里斯兰语。毕兴在年还强调说,“一名德意志人常常听不懂另一名德意志人说的话”。帝国议事会给帝国西部的法语区书写公文时,大多使用当时在所有地区都通用的拉丁语。除了法语以外,在帝国的一些地区还使用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及其他语言。毕兴于年写道:“斯拉夫语是德意志的第二大主要语言。”所有这些语言,至少在约瑟夫二世年执政以前,在他的世袭领地上没有系统地受到压制。▲神圣罗马帝国平民油画形象那时还没有采取词语德语化的措施,也很少禁止使用其他的语言,这些措施、禁令都是后来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普遍保存下来的东西。在这古老的帝国里,还没有形成给欧洲和世界带来那么多灾难的鲜明的现代民族主义。对帝国来说,那时西部使用的法语,是一种特别的补充和丰富,南部使用的意大利语和斯拉夫语也是如此。因为它们毕竟展现了古老帝国无所不包的特点。参考资料:Büsching,Erdbeschreibung,Bd.5,S.26.Grellmann,HeinrichMoritzGottlieb:HistorischstatistischesHandbuchvonTeutschlandunddenvorzüglichstenseinerbesonderenStaaten.Gttingen,S.28.Aretin,KarlOtmarvon:DasAlteReich-,Bd.1.Stuttgart,S.44-56.
上一篇文章: 丹麦小镇将建西欧第一高楼,背后金主竟是中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