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丹麦人一样幸福
▲主播/夏忆,配乐/程璧-给猫夏的你TheAngelsofVenice-SilentNight
我到北欧的第一个国家是丹麦。那时临近春节,冬装都是现成的,下了飞机又套了一层毯子般的披肩,毕竟保暖第一重要。第一天我就在酒店的窗口,望着满天雪花足足一个小时,对面是一个游乐场,色彩斑斓的灯泡都亮着,时而闪动,在雪中很有童话的味道。然而,世界很快就被黑暗吞噬,只剩下这些快乐的灯光勉强维持着。
在哥本哈根的一次媒体晚宴,我结识了同桌的女记者,几年前她被派来驻地,现在嫁为人妻,怀小孩六个月,小腹微微隆起。但是她完全刷新了我对孕妇的印象,穿着亮闪闪的黑色紧身连衣裙,肚子像个圆球,醒目而自信。室内很热,只要掌握了温度的变化,仍旧可以在冬天把自己打扮地光彩熠熠。她并没有很强的距离感,热心解答着我们对丹麦所有的好奇,而我们仿佛终于逮住了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线人,恨不得赶紧掌握一手情报。
通过聊天,得知她的丈夫是一家企业的高管,收入不菲,但每个月纳税高达70%,交完税也并不比普通员工多赚多少。有人问她觉得可惜吗?她笑笑说:也是为了支持福利,我们真正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她的家并不在哥本哈根市区,因为市区的房子太小了,现在他们已经在为即将出生的小孩做准备。住在市区公寓的大多是单身和年轻的丹麦人,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都搬到了郊区,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有自己的院子,更适合小孩成长。
多数家庭也不会买很贵的车而选择经济实惠型的,因为税高达%,跟英国比,买同一款车需要多花两倍的价格。晚餐临近结束,我问她,“你的丈夫会来接你吗?”她说,“不,我把车停在旁边了,自己开车回去。”我对她洁白的牙齿和明亮的笑容记忆犹新,那是我对丹麦人生活的一瞥。
寒冷的冬天,早晨天蒙蒙亮,天边还透着深沉的蓝色,我看到马路上已经有很多上班族骑着自行车,他们无一例外头戴安全帽,公文包要么斜挎,要么放在篮筐里。这些也不意外,骑自行车上班在伦敦也很常见,就连政客和老板也会骑车,既能避免堵车,又能锻炼身体。让我惊讶的是还有不少人的自行车前端支出一个铁皮箱,半敞着,上面盖了一层透明塑料膜,里面盛放的是他们的小孩,像在运输一颗大白菜。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打了冷颤,笃定那里面肯定没有取暖措施。
看来我对丹麦的了解实在少得可怜,知道安徒生童话,特意跑去看了海边美人鱼的雕塑,又买了一堆有小雏菊装饰的项链和手链,小雏菊是丹麦的国花。我意外发现读书时候特别流行的品牌ONLY、VEROMODA、JACKJONES等品牌竟然也是这里产的,因为这些品牌气势恢宏,店铺铺天盖地,我还一度以为是我们浙江温州的品牌。很多细碎的意外和惊喜充斥着这趟路途。
回国之后,我又再次投入忙碌的工作节奏中,很多关于丹麦人的林林总总被抛到了脑后。那次丹麦之行对我影响的余威,导致我回了上海后决定把房子装修成北欧风。当时对北欧风的浅薄概念就是:白色、简洁、木头。看了一圈各个家具品牌的巴洛克欧洲风格后,那时只有宜家才有最纯正的北欧风。北欧风并不能看到设计的天才之处,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在丹麦每次见到家居店都觉得好幸福。
年联合国发表了一项“决议”,在决议中指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并在年发布了第一个《世界幸福报告》,在随后的5次报告中,丹麦就有4次位居榜首。丹麦人最幸福?我想一定不是因为福利好那么简单,毕竟事物都有两面性。到底为什么丹麦人如此幸福?这引发了我想要一探究竟。
回忆自己初到丹麦的那次,并没有听说“Hygge”这个词,这两年却很盛行,Hygge是个丹麦词,相当于英语的“Cozy”,但又不一样,不但是形容温馨的时光,悠闲自得的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寒冷的冬天,丹麦11月的日照时数一个月只有44个小时,相当于每天才有一个半小时,热爱温暖和阳光的人类不抑郁才怪了,也许是这个原因丹麦人适应环境,学会了在家“猫冬”的生活方式,但又不是普通的“猫冬”,他们有自己的情调,也就是在家Hygge。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哥本哈根的时候,所有的餐厅都会在桌子上点蜡烛,每个沙发都会摆着柔软的靠垫。离开哥本哈根,在去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路上,我发现每户人家的大门和窗户都被装点得很美,各个都像家居设计店的橱窗,门上挂着鲜花或者松树枝,窗台会摆书籍、蜡烛、台灯、花盆、装饰品……
比起买名牌,丹麦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家居设计上。买不起房子汽车,至少也能在晚餐的时候点上几只蜡烛吧;买不起新家具的时候,至少可以买几个好品质的靠垫让家里焕然一新。丹麦是家居人均支出最多的国家,他们不遗余力地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氛围,因为当我们生活在好品质的设计中,我们的情绪也会受影响。
这些简单易行的在家Hygge方式被我学会,家里常年备着蜡烛和香薰。想起小时候家里停电,妈妈会点上几个蜡烛照明,也会摆在写字台上让我做作业,点着蜡烛写作业特别开心,于是我天天盼着停电。点蜡烛能让人幸福这件事如此简单,可偏偏只有丹麦人正经八百地当作一种生活美学理念去实践。我也有意识地在大自然界寻找一些好物捡回家,比如在海边会捡一些贝壳,在树林会捡一些木制,把它们像战利品一样摆在相框和镜子前。
就像几年前我读了英国记者彼得·梅尔写的《普罗旺斯的一年》,最近又读了另一个英国女记者在丹麦生活后写下的《丹麦一年》,他们都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幸福的密码。这名女记者名叫海伦,像大多数在英国生活的中产阶级一样,有着苛刻的工作时间表,嗜酒,嗜咖啡,靠酒精催眠,靠咖啡提神。更重要的是,她心里一直有个心结,就是一直没能跟丈夫生小孩,每次听到别人怀孕的消息,她总是五味陈杂。当丈夫收到去丹麦为乐高公司工作的邀约时,海伦觉得也许这是一次探索丹麦人幸福秘密的机会。他们一句丹麦语也不会说,勇敢地带上家具和狗,踉踉跄跄地推开了新生活的大门。
在丹麦,海伦也迅速遇到了新词汇Hygge。对于工作,丹麦人投入的时间也比英国人少一些,但是他们保证在更短的工作时间里更加专注,更有效率。如果你在半夜回复邮件,八点还在办公室加班,并不能像在伦敦那样看成荣耀,在丹麦人眼里这说明你没有能力按时完成工作。一旦遇到不喜欢的工作,他们会当机立断跳槽,因为只有享受工作,才会全身心投入;在生活上,他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和陪伴家人。所以不要担心他们是不是太冷漠,也许他们只是想尽快回家Hygge;在饮食上,他们喜欢健康有机的食物,喜欢在家烘培点心面包,用好看的容器乘热茶,冬天时不时给自己煮上一杯热巧克力;他们热衷公益和环保,53%的丹麦人从事某种志愿工作,最有名的清洁工诞生在丹麦,捡垃圾也可以活得幸福。
海伦和丈夫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除了报名学习丹麦语,还积极参加俱乐部。丹麦目前有八万个社团,90%的丹麦人参加各种协会,丹麦人热衷俱乐部,俱乐部文化完美体现了北欧人关于团结、和谐、平等的观念。同时发现Hygge不是只针对个人,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