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失败者的冒险天堂,一把钥匙解锁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是个相当奇葩的国度,印度人也是个神鬼莫测的存在,近几年越来越跳,声音越来越响。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令人十分惊异,这个国家、这群人是怎么变成今时今日这个德行的。
我曾在以前文章《北印行纪》中带着大家感性地走了一遍北印度,热热闹闹侃了一回,今天呢,咱们用一篇文章再把印度的国民成长心路轱辘一遍,看看印度人到底是怎么越走越歪,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01开伯尔山口
谈印度历史,绝对离不开一个名字——开伯尔山口。
南亚次大陆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印度河、恒河冲积出了大平原,土壤肥沃,大雨哗哗下,足以养活一大票人,成就一个文明。同时,北部山脉横亘,西、东、南三面环海,与世隔绝,造就了一个安全的生息环境。说到这里,印度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谓完美。
可是,老天爷偏偏开了个恶意玩笑。
印度北部有三大山脉。东北、中北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天险翻越;西北有两绺山脉,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高度也不低。三大山脉形成了天然长城,绝敌于域外。
可是,就在兴都库什山脉向东北延伸的尽头、和苏莱曼山脉之间,印度河的支流喀布尔河切出了一道河谷,形成了南亚次大陆的对外通道。这河谷的最窄处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开伯尔山口。
南亚地形图南亚次大陆就像一个包扎严实的大气球,本来饱满厚实,可是开伯尔山口一出,就像气球上猛然扎了个眼儿,秃噜噜泄气个底儿掉。几千年里,外族势力前赴后继,杀进开伯尔山口。兴都库什山脉,拉丁化拼写的名字是HinduKush,有学者认为就是杀死印度人的意思。
你杀完了我来杀,这些外族人蹂躏印度本土,你方唱罢我登场,叠罗汉一样打造了印度的斑斓历史。就连唐僧带着孙猴子、猪八戒也是从开伯尔山口进西天取经的。
开伯尔山口成了印度历代王朝的魔咒,也成了解锁印度人文化气质的密码。了解印度,最重要的就是三个点:
开伯尔山口,开伯尔山口,还是×××开伯尔山口。
我们总说印度被各种外族按在地上摩擦,但具体都有哪些外族,到底印度被摩擦过多少回,大家可能缺乏感性的认识。在聊接下来的话题之前,咱们先梳理梳理那些胖揍过印度的外邦人。这部分相当于一个印度简史了,没耐心的同学可以直接越过去,拉到第三部分。
02印度的外族入侵史
印度的原住民是达罗毗荼人,中短身材,黑黑的,本来快乐地在印度河畔种大麦、小麦,逗弄牛羊,过着和美的日子,打造了古印度文明。注意一下,古印度文明是围绕印度河流域展开的,这地方现属于巴基斯坦了;现代印度文明是围绕恒河流域展开的。
当我们说“印度”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指的是过去的地理概念,那么,它不仅包括当今的印度国家,也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甚至阿富汗的部分地区。
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年左右的某一天,游牧的白种人雅利安人南下,骑着马唱着歌,溜进了开伯尔山口,对着农耕的达罗毗茶人一阵砍杀,物理超度了一部分,奴役了一部分,驱逐了一部分。
被驱逐的部分逐渐南移,形成了今天的印度人种分布格局,越往南,达罗毗荼人血统占比越高,比如泰米尔人,一般就被认为是达罗毗荼人的后裔。所以,你要问,最原汁原味的印度文化在哪?那一定是南印度。但是,印度文化最光辉灿烂的部分都在北印度。
雅利安人奴役了达罗毗茶人之后,建立了大家熟知的瓦尔那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从上到下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级之外还有不可接触的贱民达利特。在最初的等级划分中,婆罗门是宗教贵族,刹帝利是行政军事贵族,吠舍是雅利安平民,首陀罗、达利特是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后来民族融合,人种划分逐渐不明显,但阶级通过家族、姓氏得以延绵传承。
这种体系之下,阶层绝少流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就去打洞。印度历史就此进入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主导编造了多部吠陀经典,开始给人们洗脑,并逐步进化出婆罗门教,后来又升级为印度教,除了佛教爆火的那一段时期对这种意识形态造成过部分冲击之外,婆罗门思想三千多年屹立不倒,给印度人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思想钢印,影响至今。
然后,时间来到公元前前后,印度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北印度分布着十六个小国,印度史称“十六雄国时期”,其实,既不“雄”,也不“国”,就像一个个城邦国家,占着不丁点的地盘,打来打去。
十六雄国波斯人这时候刷存在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四处扩张,大流士远征印度,波斯人也唱着歌溜进了开伯尔山口,吞掉了十六国中的犍陀罗,霸占了印度河流域,在这建了俩行省。
后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横空出世,带着希腊人横冲直撞,灭了波斯,也一路冲进了开伯尔山口,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希腊人师老兵疲,南亚气候溽热,士兵病倒一大片,东征事业难以为继,亚历山大帝止步于此,班师回朝了,把占领的印度地盘划了六个省,驻军统治。
与此同时,印度大地上,就像中国历史的镜像一样,中国是西边的秦灭了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印度则是东边的摩揭陀国灭了诸国,一路往西,最后顶上了驻守的希腊人。多说一句,印度的十六国时期,思想界也和中国春秋战国类似,百家争鸣,沙门思潮兴起,佛教、耆那教就是这个时期大放异彩的。而释迦牟尼讲法主要就是在摩揭陀国的都城王舍城,著名的佛教圣地竹林精舍、灵鹫峰、七叶窟什么的,都在那儿。
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分崩离析,手下将领开始争地盘。
摩揭陀国趁机发难,把希腊人势力赶出了印度西北,统一北印,开立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阿育王了。阿育王在位时,大兴佛法,王朝也发展到鼎盛。他死后,王朝迅速衰落,各地重新分裂。又一波外族人骑马唱歌从开伯尔山口进来了。
这次来的是巴克特里亚。巴克特里亚是个希腊化国家,大致在今天阿富汗北部,和孔雀王朝隔着兴都库什山脉眼瞪眼。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希腊人播洒到了各地,他死后,麾下将军拆了帝国分家产,圈地自雄。这些国家的统治阶层是希腊人,所以被称为“希腊化国家”,比如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国,统治波斯的塞琉古王国。刚才提到的巴克特里亚也是。
(有人认为巴克特里亚就是中国史籍所说的“大夏”,也有人认为是不同国度)
巴克特里亚把印度西北拿到手之后,还没捂热乎,公元前年左右,又一波人来了。这回来的是塞种人。
塞种人原来在伊犁河流域放牧,日子过得挺好。后来,匈奴被迫西迁,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匈奴人撞上了大月氏人,大月氏打不过,也往西迁移,结果撞上了塞种人,塞种人则打不过大月氏人,于是也背井离乡,结果就迁到了中亚来。
这些游牧民族虽然在中国地界是竞争的落败者,但到了中亚之后,如同资深玩家闯进了新手村,大杀四方。塞种人走一路杀一路,也骑马唱歌进了开伯尔山口。
塞种人正杀得过瘾,又双叒一票人挤进了开伯尔山口。好家伙,“我家大门常打开”这歌应该让印度人来唱。这回来的是帕提亚人,出自伊朗高原东北。伊朗历史上的帕提亚帝国就是他们建立的,中国史籍称之为安息。巴克特里亚、塞种人、安息人在印度西北争了好一阵。
随后,大月氏人说,你们都住手,我来!
终于,大月氏人还是被匈奴赶到中亚来了。中国的北方草原就是养蛊之地,留下的固然超凡脱俗,即便是落败淘汰的最后一名,放到中亚也是睥睨天下的存在。结果就是,大月氏轻松秒掉了中亚所有对手,灭了巴克特里亚,踹门进了开伯尔山口,一路往东碾,建立了包揽中亚、印度西北部和中北部的贵霜帝国。
印度本土势力被逼回原形,缩到恒河中下游,蜷居于东部的摩揭陀国地界。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印度就是中国草原失败者的天堂啊。
贵霜帝国多扯几句。刚才提到这个贵霜,和罗马、安息、大汉一起,并称古典四大帝国。贵霜极崇佛教,治下的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兴起了特别的佛像造像风格。每当外族入侵,犍陀罗一带都是首当其冲,自然外来文化浸染较多,比如希腊化带来的艺术影响。
当这里的人们开始雕凿佛像时,佛的脸型、衣饰当然就带了希腊风,艺术界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它的核心特征是“印度为体,希腊为用”。大家到博物馆参观,看佛像艺术时,通常都会单独有一部分“犍陀罗艺术”展柜。比如下面这种,是不是希腊元素拉满?活脱脱一个来自爱琴海的释迦牟尼。
犍陀罗佛像几百年后,贵霜衰落,摩揭陀地区又雄起了一把,光复西界,重新统一北印度,建立起笈多王朝。
待到笈多王朝衰弱,又有一伙人来了进了开伯尔山口。恭喜印度,喜提嚈哒(yàndā)人。这嚈哒人,也有人称之为白匈奴,其出身莫衷一是,可能是大月氏人后裔。也是从中国西域迁徙而来,到了中亚好一番拳打脚踢,建立了嚈哒帝国,统治了印度西北。强盛之时,疆土之广,与贵霜相当。
嚈哒帝国不久之后,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巨轮又开始运转了,中原王朝驱赶了突厥人,突厥人西迁,和嚈哒人杠上了。波斯那边则流转到了萨珊王朝,萨珊波斯和突厥人双向夹击,灭掉了嚈哒帝国。
而留在印度西北的塞种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嚈哒人搅拌了融合,不断本地化,最终进化出了拉吉普特人。拉吉普特,字面意思是“王族后裔”,不愧是各种战斗民族融合的后代,一度是印度最能打的一伙人,长期活跃在和外来伊斯兰势力战斗的最前线。
这就说道伊斯兰了。没错,接下来上场揍印度的,就是穆斯林了。首先登台的是阿拉伯人。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卷起了一阵沙漠旋风。先灭萨珊波斯,而后疯狂东进,一路捅进开伯尔山口,占了印度河流域。印度迎来送往,生张熟魏,对异族进门做客已经见怪不怪了。
阿拉伯帝国以军事封土制而成就,也以军事封土制而崩裂,到了中后期,各地诸侯割据,分别成立小朝廷,只名义奉哈里发为尊。其中,波斯王室后裔在中亚地区成立了萨曼王朝,显赫一时。这萨曼王朝的一个突厥奴隶将领率军跑到阿富汗占地为王,建立了伽色尼王朝。
解释一下这个突厥奴隶。隋唐不断兵击突厥,导致突厥人混不下去了,就和他的草原前辈们一样,往西迁徙,于是到了中亚、西亚,碰上了阿拉伯人之后,就伊斯兰化了,有了意识形态加成,战斗力翻番。而阿拉伯人则靠着收编的突厥奴隶四处征战,打下了偌大的江山。所以,那时候,阿拉伯帝国各地小朝廷里都有突厥军头。
说回正题。突厥军头建立的伽色尼王朝逐渐强盛,推翻了萨曼王朝,向东进入开伯尔山口,把印度北部犁了一遍。因伊斯兰坚决抵制人物造像,印度教、佛教寺庙遭受灭顶之灾。
随后,伽色尼王朝政治剧变,藩国古尔王公与伽色尼君主结怨,连番大战,最终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火烧首都加兹尼,取而代之,建立古尔王朝。古尔王朝随即挥师东进,踏入开伯尔山口,再次给印度送去了温暖,占了德里,温暖了印度河和恒河全境。
接着,古尔王朝君主遇刺,部将篡位,自封苏丹,以德里为首都,正式问鼎北印,开立德里苏丹国。德里苏丹国是一系列以德里为首都的五个伊斯兰朝代的统称,这几个朝代之间的统治者之间没有家族关系,你可以粗暴理解为,一个德里苏丹国其实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变化。
与此同时,又一个草原政权蒙古崛起了,大军西征,来到中亚,也效仿历代先贤,进入开伯尔山口,拜访了印度,但是和当年亚历山大大帝遇到了同样问题,士兵水土不服,蒙古军没有继续硬推,浅尝辄止。
之后,生活在中亚、西亚的蒙古人逐渐突厥化,使用突厥语言、遵从突厥习俗,皈依伊斯兰教,我们称之为“突厥化的蒙古人”。突厥化的蒙古后裔中有个帖木儿,是个不世出的大才,带兵席卷中亚、西亚,一路打到小亚细亚,建立起庞大的帖木儿帝国。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帖木儿一死,帝国崩盘,群雄逐鹿。
十六世纪初,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在中亚辗转腾挪,梦想重现祖先事业。但是,巴布尔处处碰壁,被乌兹别克人打得满地找牙,狼狈逃窜,最终心灰意冷,放弃中亚棋盘,转头钻进了开伯尔山口,来到南亚。
我说过,印度,是失败者的天堂。不论你在外面有多失败,到了印度,都可以领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中亚被打得屁滚尿流的巴布尔,到了印度之后,有如神兵天降,砍瓜切菜一样灭了德里苏丹国,建立起印度的最后一个古代帝国——莫卧儿帝国。所谓“莫卧儿”,其实是“蒙兀儿”,乃是“蒙古”的音变。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史上的地位,和中国的大清差不多。
印度虽然历经一番又一番入侵,但入侵者建立的政权往往局限于印度西北(今天巴基斯坦一带),盖因军队冲到印度河流域之后,势能耗尽,往往难以深入。只有少数几个政权拿下了整个北印度,但也就止步于北印度了,不论印度本土政权还是外来政权,从来没能真正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
但是,不必忧心,帮他们统一的人很快就来了,这回,他们没有选择开伯尔山口,而是扬帆渡海而来。
葡萄牙、法国、荷兰、丹麦、英国都瞅上了印度这块香饽饽,各自圈地殖民。你没看错,不光英国殖民过印度,葡萄牙、法国、荷兰、丹麦也都有份。只是,除了英国之外,其他几位占的地盘都不大。
当时印度五百多个土邦,比撞碎的玻璃碎碴子还多。英国上来就一顿洋枪洋炮招呼,对听话的土邦,英国人继续扶持傀儡统治,不听话的直接消灭、吞并。印度人一向是顺民,迎接外族入侵习惯了,很快就服从了英国人的管理,还贡献了一批又一批士兵,给英国人到世界各地当炮灰。就这样,除了葡、法少量殖民地之外,英国轻轻松松就把印度次大陆缝合到一起了。
虽然满是补丁,虽然只是名义上,但好歹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统一。
英国是印度历史上的最后一波入侵者,印度的外族入侵史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咱聊聊几千年的外族做客史对印度国民性的塑造。
03印度的国民性
刚才我们把印度几千年历史梳理了一遍,大家可以看到,印度至少历经过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塞种人、大月氏人、嚈哒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突厥化蒙古人等的轮番蹂躏。印度就是亚洲那最软的那颗柿子,谁都可以来捏几下。
不间断的外族入侵,揍得印度人没脾气了,让印度人逐渐形成了逆来顺受、躺平等死的乐观心态。反正也打不过,不管跟谁,日子不都一样过嘛。这里有件事非常令人玩味:外族都是从开伯尔山口钻进来的,在开伯尔山口修个长城,哦不,都不用长城,短城就够了,不就拒敌于外了吗?
通读印度古代史的人大多都会问出这个问题。
许多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说是那地方地势不方便修;有人说是印度从来没形成硬核的集权国家,无法调动资源;也有人说是新来的主要是草原民族,草原民族不修长城;等等。
不管原因是啥,我好奇的是,印度历史上居然连修建的尝试都没有过。反正就是不修,你们爱来就来吧。
印度人没了反抗精神。
印度教(前身为婆罗门教)也强化了印度人的这种性格。稳定的种姓阶层结构把每个人都框死在既定的阶层里。印度人逆来顺受,用某些中国人的话讲,那叫“乐天知命”。印度人不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也不会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婆罗门就是婆罗门,永远高高在上;达利特就是达利特,永远卑微到泥土里。
所以,大家看各国的近代解殖运动,少有像印度那般病态的。甘地这样的人居然会被推为圣雄。他主张的“非暴力不合作”听起来挺像回事儿,但内核是什么?就仨字,“致良知”。
只不过和王阳明致自己的良知不一样,他们是在“致”英国人的“良知”——折磨我自己,来激发英国人的良知。打我吧,抽我吧,骂我吧,打在我身,疼在你心呀。每一次痛楚叠加起来,最终会激活英国人的良知,让他们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解除对印度的压迫。
甘地和蒋介石会面,还把这套思想推销给蒋介石,大意是说日本人要杀中国人,中国人就把头伸过去让他砍嘛,让他砍个两亿人,他就知道错了,就悔改了,中国就解放了。蒋介石很崩溃,印度怎么推出来这么个人领导独立运动?
得益于这种精神,印度人有啥事就两眼一闭,躺平等死。印度疫情报出来的数据是累计确诊万,死了十六万。实际上,这数字极其可疑,世上没几个国家相信的。印度的行政组织能力极差,都别说皇权不下县了,皇权都下不了邦,真实数字至少是几倍。不过,看看印度,没事人似的,反正,死亡只是肉体的断灭,却是灵魂的新生嘛。
所以,和印度人接触的话,你会发现印度人心态特别好,抗打击能力特别强,基本没有脸,随你怎么打骂、折辱,他都能自己圆回来。疫情期间,印度警察拎着棒子满街乱打,看到不遵守防疫规定的,上去就是一顿猛揍。这要换了另一个国家,舆论还不得翻了天了。
这种低自尊的心态进一步孕育了印度人的无赖气质。在国外,大家经常会发现印度人满嘴跑火车,说的总是比做的好听。留学生一起搞小组功课,上班一起完成个项目,最擅长揽功的就是印度人,不是他做的,他也敢说是自己做的。被人撞破了,也不以为耻。
说到这,你一定有疑问了。既然如此,可为什么印度人还会迷之自信呢?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印度人的个人性格,后者是印度的群体性格。
二战之后,英国搞了个印巴分治,撤离了印度。以往有人以为是“非暴力不合作”送走了英国人,实际上英国是因为二战彻底打残了,没钱了,养不动军队了,殖民地又涌动独立思潮,不好管了,养殖民地的支出大过成本。英国一算经济账,不划算,那就好聚好散吧。
英国交权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上层精英,功成身退。
印度对英国人殖民者的态度和我们对日本人的态度完全不同。我们认为自己赶走了日本人侵略者,印度人则认为自己继承了大英帝国的荣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这里先宕开一笔,经常有人问,为什么美国公司那么多印度高管?
印度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国家,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但两个世界又拼合在一起。印度首富27层豪宅的隔壁就是破烂的贫民窟,十分魔幻。精英阶层非常英美化,从殖民时期开始,就给英国人打工、做大管家,已经形成了历史惯性,现在依旧给盎格鲁-撒克逊人鞍前马后。他们不觉得有丝毫不妥,也愿意就这么一直干下去。
中国人个性不太是这样,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往往喜欢自己做老板,很少一辈子给西方人打工的。也有人质问为什么印度人能升到CEO,中国人升不上去,是不是印度人就比中国人优秀呢?
说穿了也不复杂,印度人温顺啊,几千年历史打下来,印度人乖巧,永远听话,而中国人搞不好是要威胁老板地位的哦;另外,印度人特别能吹,而中国人属于闷头做事的;印度文化本就不属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更接近,人种上也接近;印度人又是美国拉拢的对象,而中国一直是美国提防的对象,美国不愿意把重要岗位向中国人开放。中国人在美国再怎么混,也不可能受到完全的信任。
别看印度培养出那么多精英,要么是源源不断地输送国外,给美国人打工去了,要么就是给本国的富人服务,完全不对接印度底层。他们的存在,几乎对底层老百姓、对印度社会的整体发展不做什么贡献。
说回正题。印度总惦记着西藏,除了考虑到西藏对印度所形成的高屋建瓴之势以外,其实就是自认为承继了英国人的衣钵。英国人当时就一直想把西藏分出去。也包括印度对周边小国张牙舞爪的态势,其实都是在试图恢复原来大英帝国的统治秩序。
这种承继,让印度人很是自豪。尤其是印度周边除了中国之外,没什么强国,更让印度顾盼自雄。冷战时代,印度还是少有的能让美苏两大国轮番伺候的国家。两大国都拉拢印度,美国自不必说,苏联当年给印度输出了个工业项目,总援助持续三十年(虽然从结果来看,没什么用)。
多年来,为了贬低中国,国际舆论对隔壁的印度那是称赞有加,更让印度嗨得不知道北了。再加上本身的宗教加持,神棍遍地,印度人脑回路一直不太正常。
另外,大家有个错误认识,以为印度人自负是特例,其实不对,中国人这种谦逊自持的,才是国际上的特例。
不信你仔细想想,随便拉出哪个国家来,不论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都同样的自负。阿拉伯国家言必称祖上阿拉伯帝国有多么辉煌,萨拉丁多么英雄无敌(即便萨拉丁是库尔德人)。伊朗言必称波斯帝国何其辉煌,恢复帝国荣光一直是波斯人的梦想。土耳其更不用说,埃苏丹还想扯旗重兴奥斯曼呢。就连非洲小国冈比亚都号称要一天踏平美国,三天推平苏联,让人直叹一声好家伙。多说一句,冈比亚总统放话之后,没几年,苏联就解体了,江湖上都流传说,就是被冈比亚给吓的。
其实,越落后无知,越容易自负。所谓夜郎自大就是这么回事。要知道,印度现在还有3亿文盲呢。印度没什么像样的数据统计能力,大家都靠猜,印度有学者估算,实际上可能有6亿之多。
更重要的是,印度领导人一直在有意地自我标榜,给民众吹泡泡。大家知道,印度的独立没有经过暴力革命。和平交接看似减少了流血冲突,实际上却是把旧有的利益集团一股脑接过来了。也就是说,印度从头开始就选择了捷径,而捷径往往是条错路。(这也是我在前文《从国家崛起看个人发展,要有“重工业思维”》一再提及的问题。)
英国治下的印度就是个拼图国家,独立之后的印度依旧是个缝合怪,只是换了件衣服,内里没变。看起来是个国家,实际上依旧是个地理名词。地方主义严重,比如各邦之间设立关税,严重影响统一市场;各种利益集团损公自肥,想要推行任何改革都阻力重重。
印度独立时的条件比中国好多了,英国人给留下了六万公里铁路,当时中国只有不到一万公里,印度的工业条件当时也胜过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遭到美苏两大国敌对,而印度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如此的梦幻开局,现在混成这个样子,不得不令人感慨。上火车得挂,上厕所随地,睡觉满大街,更不要提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强奸之国的名号了。
印度领导人要想推动改革,踢开旧势力的拦路虎,就想到了借助民粹的力量。而要借助民粹,就要给民众打造印度天朝上国的幻觉。所以,印度的各级领导人,从总理到部长到各邦邦长,还有国防部的官员,都在铺天盖地地胡吹。人说一句话,首先听到的是自己。吹得多了,自己也就有幻觉了。整个印度就越来越膨胀。膨胀多了,就要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印度这两年不就有这个倾向吗?
04小结
说到这应该差不多了。简单总结一下吧,印度几千年不断被外族人入侵的历史、严苛的种姓制度塑造了印度人奇葩的个性,缺乏反抗精神、没脸没皮、躺尸等死;独立之后的开局、落后的国民教育水平、领导层有意的吹嘘又塑造了印度人的迷之自信。
而这一切,也许要怪中国呢。中原王朝总是在追击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被迫西迁,迁着迁着就流浪到了中亚,一路南下,一不小心溜进了开伯尔山口,一不小心蹂躏了印度人,一次又一次,最后消磨掉了印度人所有脾气,导致英国人如此轻易地接手了印度,也才有了后来的和平交接政权,也才有了今天的印度人。
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开玩笑地说,是中国人塑造了印度人。
全文完。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吧,谢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89.html